外国语学院

“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2021年广师大“读懂中国”活动——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

作者:时间:2021-03-26点击数: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外国语学院深入开展以“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在东校区工业中心801室举办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讲座,特邀“五老”代表原学报主编、文传学院邢植朝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外国语学院研究生到场聆听并进行互动交流。

会议伊始,教授讲述了他的入党故事与人生历程。恢复高考的第一年,时任海南行政区东方县县委秘书的教授,在县委书记的鼓励下,凭借1966年高中毕业的知识文化功底,参加了1977年的高考。虽因家庭原因,最终放弃了重点大学的升学机会,选择了海南师范学院(现海南师范大学),但他始终坚信,“只要是金子,哪里都可以发亮”。

“能考上大学,做梦都想不到。”回顾当时的社会环境,上大学的机会极其珍贵,加之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人们开始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对知识的渴望也逐渐被唤醒。在海南师范学院就读期间,他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不分昼夜地埋头苦学。

提到文学,教授带着略为激动的语调由衷地感叹道:“文学,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一本书可以影响几代人”。教授鼓励同学们,多读中国经典文学,陶冶情操,开阔视野。

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信仰与良心》里他说道,“共产党员要讲信仰,但是对老百姓一定要讲良心”,这也是教授自身的行为准则。

“那时入党,手工作队,参加到农场去锻炼,对面是东方县广大农场,中南第二队,在深山里面砍山造田。”当时的老班长,是参加了朝鲜战争的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回到这里,带着我们开荒造田”,这段对老班长的简短描述里,包含着教授对老班长深厚的敬意与怀念。

教授的入党介绍人是文化局的两位老同志。回忆起入党的过程,教授感叹道,那是对他的一种锻炼,是一种苦练,实属不易但意义非凡。与此同时教授也强调,那时候条件虽然艰苦,但是他们从不怕艰苦。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教授在1974年参与编写抗日战争民兵故事,提起起那段艰苦的抗战史,教授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真切的事实。“我是共产党员,我绝对不要讲半句损坏党的话。”

教授认为自己是幸运的,毕业留校后不到一年,便赶赴山东师范大学继续研究生课程。那时候,“如同小江河去到大海一样,山东师范大学便是书海”,教授这样描述道。在山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里,有许多市面上看不到的书,他会一本本地抄写,一遍遍地精读。

关于学习,教授表示,我们应学会“不满足”,也就是不断追求自身能力的提高。他有三个本子:一个本子,放在电视机旁,看电视时用来记录精华的内容;第二本,外出随身携带着,遇到好的语句、对联、诗歌,及时记下来,稍后再慢慢欣赏;第三本,则用于练字。写、抄、练,每一样都诚心正意地去完成。

对于学习外语的学生,教授教导道,“学习外语,‘太专’,不行。在专攻的同时,要触类旁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要博览群书,不要单一,单一在社会上是吃亏的,但是不要乱学,要有自己的目标。除了本专业的学习,要多看看,关注国际时事”。面对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同学,教授建议大家要有“交叉学科”的研究意识,最好将视野扩宽到本专业以外的领域,进行统合式的研究尝试。此外,教授还接受研究生的提问,解答了他们对党员历史事迹的好奇,以及作为研究生当前面临的发展困惑等问题,双方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与交流。

对于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教授表达了自己殷切的期望,同时激励广大青年学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要磨炼自己的意志,不要稍微有点东西就松懈;要脚踏实地,发奋努力,储备力量,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

面对面聆听“五老”同志艰苦奋斗的人生历程,同学们获益匪浅,更加确定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觉悟,增强党性,用青春书写正能量。


版权所有: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环镇西路155号

你是第: 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