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加强粤港澳高校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3月21日,“粤港澳合作论坛:AI 时代外语学科发展机遇与挑战”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白云校区图书馆达之学堂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粤港澳众多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同围绕AI与外语学科的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戴青云出席论坛,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会并作主旨发言,开幕式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徐玲教授主持。

戴青云校长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她对与会专家学者及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及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发展战略,回顾了外国语学院发展历程和学科建设情况,充分肯定外国语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发展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带来的历史机遇,戴青云强调,学校将深化"技术+师范"办学特色,着力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创新生态,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期望通过本次论坛搭建粤港澳三地学术交流与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聚焦AI技术与外语学科深度融合的前沿议题,为翻译、外语教育、国际中文教育及公共外语等学科建设赋能。
本次会议共设3场主旨报告,分别由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献珑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许竹君教授、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常晨光教授主持。

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院长张洪明教授以“AI 时代的挑战与机遇——语言教育的未来”为题作主旨发言。他回溯了语言教育发展历程,指出AI发展既带来教育转型契机,也对语言专业带来冲击与挑战。通过对比人类大脑运行机制与大语言模型,强调二者存在本质差异。他对AI驱使的语言观表示怀疑,认为AI可以成为人类的工具,而不能取代人类,并以AI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对比为案例证明人工翻译的不可或缺性。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金檀教授以“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学位点建设路径与发展探索”为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他详细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在国际中文教育硕士学位点建设方面的内容,涵盖了培养目标、学位标准、培养特色、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教学科研支撑、人才培养以及服务贡献等方面。他进一步交流了该学科最新探索出的革新举措,以“数智化国际中文教学课程构建与教材研发”为实证,详尽阐述了操作策略并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与总结。

深圳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李树英教授以“教师的四种角色和教育的五重境界:大学外语教学的改进与创新”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提出,数字化、智慧化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启了全新的智慧教育时代,变革中的教育模式与场景为教师发展以及教育学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应对技术环境对固有教育模式所带来的挑战,如利用新技术拓展教育的受众、构建动态知识体系、与学生共同探索与学习、实现精准化的教育赋能等,实现教育境界的数字化重塑。

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韩金龙教授以“新文科、大外语:外语教育的变革之路”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提出,“四新”建设、课程思政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外语学科建设和大学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建设新文科,实施大外语,被视为应对挑战、推动外语教育变革的关键举措。他认为深入思考并积极探索新文科之“新”、大外语之“大” 人工智能为外语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是新时期外语学科建设和外语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德凤教授以“翻译教育研究:选题、方法和发表”为题作主旨发言。他从课程设计视角深入探讨了外语教师如何系统性地开展翻译教育研究,对翻译方向的研究选题、实证方法、写作发表给出了实用的建议,他强调了研究选题的重要性,建议研究者应结合当前翻译领域的实际需求,选择具有前瞻性和实践意义的课题,如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融合、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处理等,希望能推动翻译教育创新与发展。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刘康龙副教授以“跨学科视野下的人工智能与人文科学:前沿与方法”为题作主旨发言。他探讨了人工智能与人文科学融合的必要性、价值及面临的挑战,为建立更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模式提供思考。AI为人文研究提供了强大工具,打破传统研究的时空限制与学科壁垒,催生新数字人文等交叉领域。在教育领域,AI工具正重塑传统写作、教学互动和资源获取方式。 教师角色需从“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学习引导者” 和“批判性思维培养者”。然而,人文背景教师面临技术能力短板和跨学科适应压力。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助理院长李丽青教授以“同声传译:人类认知发展的窗口”为题作主旨发言。她介绍了她以往基于同声传译所做的人类认知方面的研究,解释了此类研究在语言教学、认知发展和康复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语言活动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性。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粤港澳高校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融合领域搭建了重要合作平台,也为推动区域外语学科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粤港澳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共同探索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路径,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欧阳含笑
初审:李逸涵 复审:陈倩